混凝土是一種使用了上千年的材料在輝煌的古羅馬時代混凝土在斗獸場與古水道上嶄露鋒芒萬神殿上的宏偉的混凝土拱頂43.3米的跨度記錄橫絕千年古羅馬的滅亡混凝土的配方跌宕失傳讓萬神殿成為混凝土的遠古絕唱直到后來,波特蘭水泥重新被發現園藝師莫尼埃發明鋼筋混凝土確立現代建筑最重要的結構體系
衢州體育場 ©奧觀建筑視覺
混凝土在不同建筑師手中綻放出不一樣的華彩路易斯·康的混凝土是神性的柯布西耶的混凝土是粗野的坎德拉的混凝土是輕靈的安藤忠雄的混凝土是靜穆的扎哈的混凝土是流動的
直至今日,無數建筑師依然在不斷地實踐和拓展混凝土的邊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由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筑事務所在混凝土方面的一些實踐與作品吧
01. ??谠贫磮D書館
©存在建筑
項目地處??跒撑系氖兰o公園占地面積4397平方米,建筑面積1380米包含書館和市民活動配套建筑靜處于陸地與海洋之間雕塑感極強
© CreatAR Images
© CreatAR Images
混凝土是液態材料流動、柔軟多變的結構形態即是它最大的特點建筑為室內外混凝土整體澆筑一次成型設計深化階段全部基于數字化模型
屋面和樓板均采用形似“華夫餅”的雙層中空肋板形式既能滿足大跨度、大懸挑的受力需求又能利用結構中空鋪設設備管線、填充建筑保溫材料實現簡潔完整的室內空間也是建筑、結構、機電一體化設計的關鍵
©ACF
施工過程 ©ACF
施工過程 ©Aogvision
MAD希望采取“反材料”的方式避免有意表現結構、構造從而消解材料本身固有的文化意義讓空間感受本身成為主體混凝土自由有機的形態也塑造了多變的室內空間:墻面、樓板、天花,室內室外模糊了邊界
施工過程 ©Aogvision
建筑里外的孔洞像極了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洞”讓建筑與自然的邊界逐漸消隱大小不一的孔洞將自然光線引入室內同時也實現了自然通風為身處在常年炎熱環境的建筑“降溫”人們通過孔洞看天、望海像是透過時空的通道再去察看身邊本已熟悉的世界
施工過程 ©Aogvision
建筑里不同氛圍、不同尺度的筆觸與人的活動觸碰,產生生活儀式感結構形態形成的多個半室外空間和平臺也是人們閱讀和望海的絕佳空間
為適應當地炎熱的氣候條件建筑外圍的回廊灰空間采用了懸挑設計通過物理遮陽降低熱輻射,實現建筑節能
施工過程 © CreatAR Images
02. 衢州體育場
© CreatAR Images
MAD的設計將體育場館功能與自然地景相結合在城市中心營造了形似火山群鏡湖的大地藝術景觀
公園中的建筑打破傳統體育場凸顯結構力量的方式而將其轉化為一種更內在、含蓄的美建筑內外處處與自然相接身處其中的人們沉浸于自然之中感受天地意境驅動的精神追求整體建成后,衢州體育公園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覆土建筑群
©奧觀建筑視覺
60組混凝土柱墻支撐起了整個體育場裸露的木紋清水混凝土片墻摒棄了內外裝飾層既是結構,又是建筑本身異形雙曲面混凝土塑造了場館的出入口其中南北主要出入口由一圈一圈的拱形疊加秩序排列而成最大跨度近40米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純粹與質樸設計的細節處理柔化了體育場的體量感同時創造出極具節奏感的空間韻律
©奧觀建筑視覺
混凝土結構之上是由鋼結構支撐的“光冕”風雨罩風雨罩僅由9個落點支撐于看臺之上落點之間的最大跨度達到95米讓視線可貫穿體育場內外空間顯得更加通透開闊
區別于傳統雨棚的設計手法透光的膜材料包裹在鋼結構懸挑空間桁架之外讓風雨罩如云朵飄動在大地之上形態賦能的藝術性與功能的融合在這里得到實現
03. 深圳灣文化廣場
“深圳灣文化廣場”目前現在施工建設項目占地約5.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8.2萬平方米包含創意設計館及深圳科技生活館建筑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外立面是天然石材幕墻
©PROLOOG
漫步于南館的首層大堂沉穩厚重視線在室內純凈的混凝土空間與室外明亮的中庭之間來回切換創造出獨特的室內外體驗
南館中庭效果圖 © SAN
北館則展現光的層次展廳從頂層到地下一層從天到地,從明到暗頂部的超高展廳最高處層高30米清水混凝土與頂部光線塑造了精神性的空間表達自然與文化的宏大
北館效果圖 ©PROLOOG
“深圳灣文化廣場”試圖在城市和海灣之間創造出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時空錯位”如同大地藝術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遠離城市現實
把想象力帶進城市讓進入這個環境和氛圍的人們都能建立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
效果圖 © SAN